当前位置: 首页 > 咸职新闻 > 天下咸知 > 正文

咸阳职院举行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高校巡展巡讲活动

日期:2025年09月23日 17:51  |  作者:宣传统战部 潘飞玉/文 陈越/图  |  阅读:

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9月22日,“赓续抗战精神,烽火淬炼青春”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高校巡展巡讲活动在咸阳职院举行。陕西高校革命文化传承联盟副秘书长李斌,咸阳职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孙彦彬,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学院相关处室负责人,师生代表500余人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文物局、西安市文物局、西安市委党史研究室指导,陕西高校革命文化传承联盟主办,咸阳职院、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管理处承办。

宣讲环节精彩纷呈,一个个剧目,把大家又带入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师生沉浸式走进一段难忘的历史中。《英雄虎胆守孤城》从一把佩剑开始,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心系民族与国家的爱国将领杨虎城的英雄事迹,他在抵抗北洋军阀刘振华入侵西安和西安事变中爱憎分明,光明磊落。《篆刻在印章里的记忆——漫画泰斗华君武》从一枚“八路军文书上士”印章说起,勾勒出著名画家华君武在抗日战争时期,向往光明投奔延安革命的铿锵岁月。《一枚特别的校徽》讲述了人民教育家车向忱在抗战时期,为大量进入西安的东北孩子举办竞存学校,为国培养人才的艰辛历程。《歌唱祖国——唱响时代强音》讲述了从西安走向延安、在延安迅速成长的音乐家王莘的故事,他在抗战精神的洗礼下,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创作出了《歌唱祖国》这首仅次于国歌,被全国人民一起传唱的经典歌曲。《延安窑洞有马列主义》带领师生重返那段以信仰铸就的革命岁月,生动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如何在延安抽枝展叶,最终孕育出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伟大实践。情景剧《青春的抉择》通过八路军战士、现代即将就业的大学生、红色宣讲员3名22岁的青年穿越时空,在抗战的烽火年代相逢,在革命的熔炉他们内心经过碰撞,找到了青春的方向,信仰与使命。

宣讲活动在全体与会者高唱《歌唱祖国》的雄壮歌声中结束。与会领导向宣讲人员颁发了咸阳职院“大思政课”教师聘书。

随后,师生共同参观了《我要去延安——抗战时期爱国青年的时代抉择》专题流动展览。一幅幅照片串联起烽火岁月里,无数爱国青年冲破重重阻碍奔赴延安的热血征程。他们中,有放下纸笔扛起枪的学生,有告别家人投身革命的工人,更有怀揣理想奔赴信仰之地的知识分子——这些跨越时空的抉择,在新时代的语境下依然激荡着震撼人心的力量,焕发出更为鲜活的时代光芒。

此次巡展巡讲活动以抗战历史为主线、以革命文物为载体,创新融合主题巡展、情景宣讲、舞台剧、沉浸式朗诵等多种形式,打造了一堂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思政金课。机电(技师)学院2025级新生梁雨星激动地说:“活动非常好,讲述了抗战历史,在震撼中深受教育。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责任,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技能,将来报效祖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春民说:“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积极进行思政课改革创新,已建成校外思政教育基地20多个。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与各宣讲单位深化合作,通过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不断提升咸阳职院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编辑:陈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