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20〕25号)和《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陕教职办〔2020〕16号)文件要求,为深化办学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办学能力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结合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实际办学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并形成自评报告。
一、学校概况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全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所在的沣西新城是大西安副中心,是新材料、物联网、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都市农业等新产业聚集地。学院2004年9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教学业务接受陕西省教育厅领导。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8641人。学院占地面积1306亩,总建筑面积34.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9.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值1.4亿元。建有国家级实训中心2个,省级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校内实训基地238个,校外实习基地191个,馆藏图书129.9万册。现设管理机构22个,二级院部15个,职业教育研究所1个,专业研究所7个。
学院开设三年制高职和五年制高职专业共50个,国家示范专业点1个,国家骨干专业3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发展能力建设项目1项,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2项,陕西省“一流专业”培育项目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3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院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7个,院级重点专业13个。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9门,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门,院级精品课程57门,院级重点课程76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院级教学成果奖46项。
学院现有教职工1079人,专任教师873人,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208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91人,双师教师665人。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支,院级优秀教学团队7支,全国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1名,省级高校教学名师5名,省级高职教学名师4名,院级教学名师10名,专业带头人37名。有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科研创新团队2支,院级科研创新团队9支,咸阳市突出贡献专家学者4名,咸阳市“三五”人才24名,市级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7名。设有职业技能鉴定站点10个。先后获得全国、全省职业技能竞赛奖332项,其中国际比赛获奖3项,国赛获奖40项、省赛获奖289项。累计培养毕业生48000余名,平均就业率96%以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建院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和咸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学院秉承厚德强能、育人惠民的校训,发扬艰苦创业、奋进图强的咸阳职院精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综合办学实力显著增强,社会知名度不断扩大。学院先后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园林式单位、陕西省绿色文明示范单位、陕西省绿化模范单位、陕西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陕西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第二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先进集体等荣誉。学院先后通过教育部现代学徒制第二批试点验收,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2019年12月,学院成功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单位。
二、办学基础能力
(一)办学经费基本情况
学院近年来办学经费稳中有升。2019年,学院经费总收入35892.02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2742.02万元,占学院总收入的63.36%;学院经费支出27856.52万元,归还银行贷款7487.52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支出19760.00万元,较2018年增加13.76%,日常教学经费支出3389.05万元,较2018年增加27.86%。
表2-1近三年学院办学经费收入(单位:万元)
年度 |
总收入 |
其中: |
学费收入 |
财政性经常补助 |
中央、地方财政专项 |
2017 |
29169.83 |
10500.00 |
8199.96 |
10469.87 |
2018 |
33901.32 |
12350.00 |
7895.88 |
13655.44 |
2019 |
35892.02 |
13150.00 |
8712.12 |
14029.90 |


表2-2近三年学院办学经费支出(单位:万元)
年度 |
总支出 |
基础设施建设 |
设备 采购 |
日常教学经费 |
教学改革及研究 |
师资 建设 |
图书 购置 |
其它支出总额 |
2017 |
18585.31 |
13319.04 |
1250.00 |
1902.52 |
153.27 |
144.76 |
83.68 |
1732.04 |
2018 |
26360.93 |
17369.42 |
1947.43 |
2650.64 |
169.51 |
147.42 |
164.64 |
3911.87 |
2019 |
27856.52 |
19760.00 |
1770.91 |
3389.05 |
175.61 |
150.73 |
160.57 |
2449.65 |


(二)生均实践教学条件
学院着力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实施实训基地提升工程,2019年投入实训室建设经费1433.19万元,新建改建计算机动漫设计、软件开发、健美操、跆拳道、美容彩妆、电梯综合、PLC技术应用等校内实训室32个。实践教学经费从300元/生提高到320元/生。学院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室238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125.39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8995.39元,实践教学工位10685个,生均实践教学工位数0.57个。校外实习基地191个,接待实习学生11684人次,基地使用时间共计26616天。


(三)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
学院占地面积870710.00平方米,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215962.63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10600.00平方米,2019年学院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用房基本满足了教学科研需求。
(四)信息化教学条件
学院根据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工作所需,建成虚拟数据中心,数+--据中心计算资源由160核扩展到352核,内存资源由1.024T扩展到3.072T,存储容量由117.6T扩展到345.6T,虚拟机可创建数量由100台扩展到200台,构建了高性能、高可用性、高安全性的服务器系统和存储系统,承载学院智慧校园平台、教务管理、OA办公等业务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改造数据中心机房,建成了安全、节能、高效的机房环境。采购华三H3CS1058X系列核心交换机和备份一体机,采购山石、深信服等系列安全设备,进行业务系统等级保护测评工作,提升了数据中心业务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建成校园有线无线网络,校园有线信息点由4500增加至5500个,无线AP由0增加至2020个,出口带宽由300M增加至5.2G,终端接入速度由100M提升至1000M,达到万兆核心、千兆骨干、千兆终端的建设标准,实现了有线无线统一认证、全覆盖、全融合;建成了精品视频录播教室2个、智慧多媒体教室173间,建设总控系统、显示系统、云桌面和IP广播等,实现集中管控,为教师提供丰富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建设校园安防系统,布设安防监控点位255个,各类教室监控点位150多个,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校园安全防范系统。医学院建设智能虚拟教学训练设备和电子班牌系统,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电子信息学院建设智能机器人实训室、VR实训室、大数据处理及智能应用实训室、智慧金融实训室等一批新工科实训基地,实现教学、管理和资源的信息化;投资近1000万元进行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及二级学院计算机教室改造,新增教学及电子阅览用计算机1000余台。
学院坚持把应用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建立校园共享数据中心,与业务系统进行对接,在进行数据交换的同时做到历史数据的积累。建立统一身份认证,通过单点登录进入学院各个业务系统平台,方便师生使用,并保护数据拥有者和使用者的数据安全;先后新建完善OA办公、招生管理、教务管理、图书管理等22个业务系统,大大提高了教学管理及服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建成招生管理系统,提高招生管理工作的效率,不同维度的数据分析为学院招生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数据。建成智慧迎新系统,将信息采集、缴费、宿舍选取等迎新事宜提前至新生报到前,解决迎新现场学生排队办理手续拥挤的问题。建成人事和学工应用,实现教师和学生数据的常态化采集,规范数据源头,确保数据统一。建成校园一卡通系统,开通校园APP充值,微信和支付宝支付等功能,实现多介质、多源应用数据采集,为一卡通的大数据分析提供数据源头。建成PC+移动一站式办事大厅,上线故障报修等“轻应用”30多个。通过梳理各部门的业务流程,借助流程工具,实现各类“轻应用”的开发,实现移动化流程审批,方便师生移动办公和应用。投资240万元进行运维管理及安全加固建设项目,建设网络出口入侵防御设备、网络行为审计设备、网站WEB应用防护设备及运维审计设备,实现在硬件层面达到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二级要求。
三、师资队伍建设
(一)师资队伍建设总体情况
学院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以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四有”标准为统领,按照“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点面结合、整体提升”的建设思路,以完善高水平师资供给结构、梯队结构和能力结构为突破路径,实施卓越人才领航、卓越团队培植、“百师入企”、校企人员“互兼互聘”、“进阶培养”等“五项计划”,引培高层次专业群带头人,打造卓越教学创新团队,培育双师型骨干教师,推进教师梯次培养,高标准建设教师发展中心,创新创优教师发展机制,打造一支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奠定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智力支撑。现有专任教师873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208人,硕士以上学位391人,兼职教师236人,双师型教师66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6.17%。通过学历提高、岗前培训、国内培训、国外研修、企业实践、网络培训、导师带教、教学比赛等形式,不断提升师德素养、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服务能力、发展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19年,选派67名教师参加专项培训,91名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实施第八期青年教师导师制,46名青年教师接受导师指导,36名新进教师参加岗前培训。

表3-1近三年专任教师职称结构一览表
学年 |
专任教师 总数(人) |
副教授及以上 |
讲师 |
助教及以下 |
人数(人) |
比例(%) |
人数(人) |
比例(%) |
人数(人) |
比例(%) |
2017-2018 |
606 |
154 |
25.41 |
219 |
36.14 |
233 |
38.45 |
2018-2019 |
637 |
177 |
27.79 |
215 |
33.75 |
245 |
38.46 |
2019-2020 |
873 |
208 |
23.83 |
253 |
28.98 |
412 |
47.19 |
表3-2近三年双师教师一览表
年份 |
专任教师总数(人) |
双师教师数(人) |
双师比率(%) |
2018 |
606 |
388 |
64.03 |
2019 |
637 |
468 |
73.47 |
2020 |
873 |
665 |
76.17 |
(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学院按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要求,学院在人员聘任、绩效考核等制度中加入了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相关内容,并先后制定出台了《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退休高级专家聘用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为学院引进兼职教师拓宽了道路,为兼职教师牵头申报教学研究项目、组织实施教学改革提供了保障。近几年来,学院兼职教师队伍一直稳定在200余人。兼职教师已成为学院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一支主要力量,承担着《顶岗实习》《生产实训》《认知实习》等实践性课程的教学任务。近三年,校外兼课教师任课年人均超过256学时,累计课酬1399.58万元。
(三)教师教科研及获奖
学院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鼓励教师“以赛促教”。2019年学院教师参加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二等奖3个,三等奖2个。参加陕西省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6项,优秀奖1项。在陕西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现场展示中,1名教师获“陕西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标兵”荣誉称号。学院两名教师分获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工作者”和“优秀裁判员”荣誉称号。学院申报的《培育全新活动载体打造文化育人亮点——咸阳职院校园心理情景剧育人探索与实践》项目荣获“2019年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2020年参加陕西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 获一等奖4个,二等奖2个,学院荣获“最佳组织奖”。
学院加大支持力度,着力提升教师的教研和科研水平,提倡教研科研和教学相结合,提高教研科研成果转化和社会贡献。2019年学院教师发表论文353篇,其中核心期刊85篇,ISTP1篇,CSCD5篇,较2018年发表在核心期刊论文同比增长了10.4%。获批国家授权专利15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13项。获批软件著作权授权1项。获批上级各级各类研究项目立项18项,其中陕西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教育厅高等教育改革项目4项,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5项,西安市农业科技项目1项,协作开发1项,咸阳市科技计划项目5项。获批市级重点实验室1项,到款额共计55万元。横向项目4项,到款额总计23.8万元。
2019年吴旭锦教授团队获陕西省2018年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也是全省唯一一所高职院校的科研创新团队获奖。1名教师被评为咸阳市“第九届十佳科普明星”,两位教师荣获咸阳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31篇论文获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优秀职教论文奖,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15篇,三等奖14篇,学院被授予2019年度优秀职教论文评选工作优秀组织奖。2020年学院作为第三完成单位,教师王莉作为第四完成人参与的项目《废弃泥浆无害化及资源化处理关键技术》荣获2019年度陕西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学院刘建海副教授主持的《大榛子引种示范推广》被确定为陕西省区域创新能力引导计划项目,项目支持经费50万元,蒋绪副教授主持的《兰炭基多孔材料结构性能的优化调控及在兰炭废水中的应用研究》被确定为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项目支持经费8万元。
四、专业人才培养
(一)专业建设基本情况
学院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为引领,按照“对接产业、集群发展、动态优化、分级建设”的思路,构建“126”专业群协同发展机制,整体推动专业集群发展,全面提升学院专业建设品质,将学前教育专业群建设成为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将护理、计算机应用技术2个专业群建设成为院级重点高水平专业群。将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物流管理、建筑工程技术、畜牧兽医、石油化工技术等6个专业群建设成为院级高水平专业群。学院护理、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等3个专业被认定为国家骨干专业,IT软件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动物疫病快速诊断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国家协同创新中心。
学院将“双高计划”、1+X证书制度、课程思政的核心思想融入2020级三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意见。分别制订2019级63个专业及方向人才培养方案,2020级58个专业及方向人才培养方案,2019级15个扩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9级6个五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0级7个五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升级完善护理、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旅游管理、石油化工技术、畜牧兽医8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培育2021年教学成果奖13项。
学院遴选专业建设基础好、人才培养质量高、师资实训条件强的专业进行1+X证书试点。2019年,申报物流管理(第一批)、母婴护理、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第二批)等3个证书试点,选派10多名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有6名教师取得物流管理考评员资格,1名教师取得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考评员资格。2020年,参加线上下35场培训,68人获取培训师,18人获取考评师。申报物流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考点,完成物流管理首批40名学生的认证考试。现有学前教育等27个专业陕西省2020年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涉及幼儿照护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3个,其中获批第三批1+X证书18个,增补第一、二批证书2个,备案第一、二批1+X证书3个。

(二)专业调整情况
学院按照“需求导向、动态调整、避免同质、集群发展、培育重点、突出特色”的专业建设原则,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专业人才需求深入调研,充分论证,按照“广泛调研、顶层设计,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充分论证、分步增加优势专业,淘汰处于产业发展衰退期、技术上没有升级换代的专业。近三年共新增专业11个,撤销专业7个。
表4-1 学院近三年新增专业一览表
序号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批准新增时间 |
招生年月 |
1 |
560308 |
电梯工程技术 |
2018年5月14日 |
2018年9月 |
2 |
560309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2018年5月14日 |
2018年9月 |
3 |
670403 |
社会体育 |
2018年5月14日 |
2018年9月 |
4 |
620501 |
康复治疗技术 |
2019年4月8日 |
2019年9月 |
5 |
540102 |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
2019年5月7日 |
2019年9月 |
6 |
610215 |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
2019年4月8日 |
2019年9月 |
7 |
600415 |
航空物流 |
2019年4月8日 |
2019年9月 |
8 |
580106 |
化妆品技术 |
2019年5月7日 |
2019年9月 |
9 |
650116 |
刺绣设计与工艺 |
2019年4月8日 |
2019年9月 |
10 |
620202 |
助产 |
2020年5月27日 |
2020年9月 |
11 |
610211 |
信息安全与管理 |
2020年5月27日 |
2020年9月 |
表4-2学院近三年撤销专业一览表
序号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撤销文号 |
撤销年份 |
1 |
560113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陕教高办〔2018〕9号 |
2018年 |
2 |
590101 |
食品加工技术 |
陕教高办〔2018〕9号 |
2018年 |
3 |
540703 |
物业管理 |
陕教高办〔2018〕9号 |
2018年 |
4 |
610116 |
油气储运技术 |
陕教[2019]82号 |
2019年 |
5 |
520403 |
光电技术应用 |
陕教[2019]82号 |
2019年 |
6 |
670204 |
旅游英语 |
陕教〔2020〕84号 |
2020年 |
7 |
610102 |
应用电子技术 |
陕教〔2020〕84号 |
2020年 |
(三)专业点学生分布
学院现开设专业50个,全日制在校生18641名。在校生1000人以上的专业有4个,分别是:学前教育、护理、小学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


(四)课程建设
学院实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计划,重点加强优质、开放、共建、共享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带动课程建设水平全面提高。学院搭建课程建设平台,2019年建设院级在线课程29门,2020年立项建设院级在线课程49门,立项建设院级项目化课程57门,申报省级在线精品课程10门。积极推进教学方式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探索混合式教学,加强智慧职教云、蓝墨云班课、中国大学MOOC等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加快推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修订《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考试管理规定》,坚持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提高过程考核、实践考核、平时考核比例,增强课程考核的科学性、实践性。承办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研讨会,交流学习高水平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
学院着力丰富教育教学信息化资源,陆续引进智慧树国内名师名校的优质课程41门,作为课程资源补充,供学生修读,学生可在线上完成所选课程的学习和考核;建成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及护理、机电、建筑等8个专业的专业教学资源库,方便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截止目前,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上线学员7243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上线学员2111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上线学员750人。
2020年春,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院贯彻落实中、省有关“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如期开展2019-2020学年第2学期教学工作。学院采用职教云、腾讯课堂、蓝墨云班课等多个在线教学平台,为全院两个年级12463名学生提供在线学习机会,安排615名教师进行线上教学,开设线上课程510门,其中,公共必修课7门、公共选修课40门,专业课463门,各年级各专业平均开课8门左右。2月24日,学院首次开课日,线上授课教师145人,线上授课课程数为131门,教学班级243个,在线学习学生数9572人。教师主动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时掌握学生出勤、答疑讨论、作业完成等情况。教务部门通过收集分析教学日常数据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将疫情对教学的影响减小到最低。
五、学生发展
(一)招生情况
学院主动适应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响应教育部百万扩招计划,实行单独考试招生、普通高考招生和面向全社会扩招招生相结合的方式,2019年全年投放招生计划7230人。录取7602人,报到7322人,报到率96.31%,圆满完成了招生计划。其中,单独考试招生计划4500人,网上申请报名24073人,连续五年位列全省第一,占学院招生总数的64.36%,录取4810人,报到4713人,报到率97.98%;普通高考计划招生1690人,录取1861人,报到1754人,报到率94.25%;高职扩招计划1040人,录取931人,报到862人。
表5-1 2019年招生情况统计表
类别 |
扩招招生 |
普招招生 |
单招招生 |
合计 |
计划人数(人) |
1040 |
1690 |
4500 |
7230 |
录取人数(人) |
931 |
1861 |
4810 |
7602 |
报到人数(人) |
855 |
1754 |
4713 |
7322 |
报到率 |
91.83% |
94.25% |
97.98% |
96.31% |


表5-2近三年生源分布情况一览表(单位:人)
年份 |
陕西 |
山西 |
河南 |
青海 |
甘肃 |
四川 |
宁夏 |
重庆 |
合计 |
2017 |
4844 |
15 |
5 |
17 |
49 |
20 |
21 |
2 |
4973 |
2018 |
5150 |
12 |
6 |
18 |
48 |
22 |
21 |
1 |
5278 |
2019 |
7198 |
12 |
9 |
15 |
49 |
20 |
19 |
0 |
7322 |
在招生规模稳步扩大的同时,学院生源质量稳中有升。普通高考招生文史类录取最低分376分,超出省控线226分;理工类录取最低分322分,超出省控线172分。
表5-3近三年招生录取报到情况一览表
年份 |
招生计划 |
录取人数 |
录取率(%) |
报到人数 |
报到率 |
2017 |
5100 |
5099 |
99.98 |
4973 |
97.53% |
2018 |
5400 |
5395 |
99.91 |
5278 |
97.83% |
2019 |
7230 |
7602 |
105.14 |
7322 |
96.31% |
表5-4近三年在陕普招录取分数线(单位:分)
类别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文史类 |
342(150) |
375(160) |
376(150) |
理工类 |
294(150) |
325(160) |
325(150) |
(注:括号内数字为陕西省招办当年第一次公布的省控线)


(二)学生技能大赛获奖
学院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院级-省级-国家级”三级大赛培育体系。2019年学院承办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赛项,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59支参赛代表队、177名选手同场竞技,88家单位前来观摩,观摩人数270余人。承办了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赛项和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赛项。举办院级技能大赛,设置赛项56项,其中52项对接全国、全省赛项,参赛学生5300余人,指导教师227名。
2019年,学院派出19支队伍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获奖13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居于全国第9位。参加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获奖72项,其中,一等奖15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27项。居于陕西省第3位。学院获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学生在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陕西赛区中获团体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荣获个人奖7项;学院承办全省高职院校信息化实训教学大赛1次;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学院获陕西省银奖1项、铜奖3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国家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3项、省级二等奖7项,学院获陕西赛区优秀组织工作奖。
表5-5 2019年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情况
序号 |
赛项 |
获奖学生 |
指导老师 |
获奖 等次 |
1 |
嵌入式技术应用开发 |
刘 婷 张一鸣 闫 盼 |
魏 娇 许 丹 |
一等奖 |
2 |
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 |
马 星 贠璐哲 许 威 |
贺争汉 任加维 |
一等奖 |
3 |
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 |
陈宏杰 同灵灵 强娅雯 |
乔素芳 吴文青 |
一等奖 |
4 |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 |
杨 周 赵晨帆 冯 特 |
魏 迎 宋柯萱 |
二等奖 |
5 |
计算机网络应用 |
赵嘉超 周 佳 杜玉航 |
李 焕 张卫婷 |
二等奖 |
6 |
导游服务赛项 |
尚子钦 |
荆怀芳 |
二等奖 |
7 |
护理技能 |
杨姚珍 |
崔 蕊 |
三等奖 |
8 |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
秦晓科 李飞飞 马 强 |
党世红 边 瑞 |
三等奖 |
9 |
软件测试 |
董成立 郑耀耀 樊嘉欣 |
师 哲 张青青 |
三等奖 |
10 |
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 |
唐建雄 闫 政 皇甫康杰 |
李阿红 张 恂 |
三等奖 |
11 |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
黄 超 王佳兴 黄国庆 |
张 莹 张 丹 |
三等奖 |
12 |
艺术插花 |
张晗雨 |
韩春妮 |
三等奖 |
13 |
艺术插花 |
王 贝 |
王 博 |
三等奖 |
表5-6近三年职业技能大赛获奖情况一览表(单位:项)
获奖等次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国家级 |
省级 |
国家级 |
省级 |
国家级 |
省级 |
一等奖 |
0 |
8 |
1 |
10 |
3 |
15 |
二等奖 |
1 |
8 |
2 |
22 |
3 |
30 |
三等奖 |
4 |
23 |
5 |
27 |
7 |
27 |
合计 |
5 |
39 |
8 |
59 |
13 |
72 |




(三)专升本情况
2019年学院在校生专升本报考672人,比2018年增长39%;专升本录取470人,比2018年增长56%,通过率达到70%,报考人数和上线人数均呈上升趋势。2020年学院专升本在校生报考1025人,专升本录取803人,较2019年上线人数增加了333人,专升本人数实现6连增。2020年学院首次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联合培养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计划招生50人,录取50名,报到率100%。学院为确保本科班人才培养质量,制订了本科班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了课程设置,选配了优秀师资,创设了优良教学条件,确保本科班培养标准不降、质量不减。同时,学院还为本科班学生减免了学费和住宿费,设立了专项奖学金和助学金,开设考研培训班,为学生成长成才创设平台。
表5-7近三年专升本情况
年份 |
报名人数 |
上线人数 |
上线率 |
2018 |
482 |
302 |
63% |
2019 |
672 |
470 |
70% |
2020 |
1025 |
803 |
78% |
(四)创新创业
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持续完善“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工作机制,全面实施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和孵化创新创业优秀项目。学院与陕西重构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双创”教育课程,遴选教师参加“双创”教育课程相关培训,与兄弟院校就“双创”教育和“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进行经验交流。
根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工作要求,2019年,学院遴选6项参加陕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赛,“‘互联网+’民族传统技艺创新工作室”项目获陕西赛区职教赛道创意组银奖,“咸阳市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公益项目”和“人力安置就业”项目获铜奖,“唤醒长命村”项目获陕西赛区红旅赛道公益组铜奖。2020年,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省级复赛,学院推荐8个项目参加省级复赛。电子信息学院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的项目“向阳花双轴联动跟踪式光伏发电系统”获职教赛道金奖;师范学院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的项目“相伴成长 共筑未来——三秦留守儿童阳光计划”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银奖;仪祉农林学院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的项目“抗疫先锋——动物疫病快速诊断服务领导者”、财经学院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的项目“润城惠民——智能公交站牌饮水装置”获职教赛道银奖;医学院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的项目“‘救’在身边——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项目”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铜奖、电子信息学院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的项目“当地严选——专注商旅人士的伴手礼品牌”获职教赛道铜奖。学院获职教赛道优秀组织奖。
(五)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
学院坚持“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积极推行1+X证书制度,建立具有行业有效性和权威性的职业证书体系,保证实现提高学生就业及创业能力的目标。
学院出台《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职业资格考证管理规定》,规范证书考取和管理,对取证学生给予相应学分,目前主要开展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全国大学英语、计算机等级考点,建筑行业八大员及造价员等多项行业工种技能鉴定,有10余个职业证书供学生选择。
表5-8近三年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情况
项目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毕业生人数 |
4053 |
5191 |
5280 |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数(中、高级) |
3112 |
3085 |
3115 |
社会认可的度高的其他证书获得数 |
2191 |
2557 |
2542 |
(六)毕业生就业
学院树立“像嫁爱女一样安置好每位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理念,坚持“一对(对口)、二高(高薪、高质)、三无(无毒、无害、无重体力劳动)、四心(学生安心、家长放心、用人单位称心、学校舒心)、五不(不考察了解的企业不安置、管理不规范的企业不安置、效益不稳定的企业不安置、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不安置、不办理社会综合保障的企业不安置)”的优质就业标准,实施优质就业工程。2019届毕业生5280人,其中,三年制高职毕业生4330人,五年制高职毕业生950人。初次就业4795人,初次就业率91.14%,比2018年增长1.39%。年底就业5075人,就业率96.11%。信息、机电、化工、汽车、农林等专业大类的就业率达100%,师范类就业率99.54%,建筑类就业率99.53%,财经类就业率99.39%,医学类就业率84.75。2020届毕业生5457人,受新冠疫情影响,初次就业4258人,初次就业率78.03%。
表5-9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览表
届别 |
毕业生人数 |
就业人数 |
就业率 |
2018届 |
5191 |
4659 |
89.75% |
2019届 |
5261 |
4795 |
91.14% |
2020届 |
5457 |
4258 |
78.03% |
(注:表中2019届毕业生人数仅指取得毕业证的学生人数,不包含19名结业学生。)








表5-10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情况一览表
届别 |
毕业生 人数 |
就业 人数 |
用人单位满意度 |
满意或基本满意 |
一般满意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2016届 |
4358 |
4163 |
3824 |
91.40 |
360 |
8.60 |
2017届 |
4053 |
3894 |
3470 |
83.16 |
424 |
10.89 |
2018届 |
5191 |
4985 |
4488 |
90.01 |
498 |
9.99 |
学院对2019届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回访,回访学生1787人,仍在原单位就业1521人,就业稳定率85.11%,比2018年度上升1.57%。就业学生平均月薪3536元,月薪区间主要集中在3000-4000元。


六、社会服务能力
(一)精准帮扶
学院扎实推进实施“双百工程”。通过产业扶贫、技术扶贫、民生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等帮扶措施,与扶风县法门镇农林村、永寿县店头镇小石村、旬邑县土桥镇柳峪村、长武县昭仁街道办杏坡村开展结对帮扶,选派3人长期驻村帮扶,51名帮扶干部结对帮扶,学院近三年累计投入扶贫专项资金669.17万元,精准扶贫取得显著成效。
学院帮扶宝鸡扶风县法门镇农林村种植了1710亩大红袍花椒。在旬邑县土桥镇柳峪村有计划地开展老旧果园改造项目,提升果品产量和质量。帮扶柳峪村实施主干道路太阳能路灯改造项目,让柳峪村“亮”起来。在永寿县店头镇小石村先后投资37000余元,整修主要生产干路、维修路灯、整理村容户貌,共建美丽乡村。向长武县杏坡村捐赠了电脑、多功能打印机、打印纸等办公用品及爱心衣物,捐送扶贫款10000元。
学院针对扶风县职教中心信息化教学设备落后的问题,学院投资31.2万元为其建设计算机教室,为其推送各类优质教育资源。组织教育信息化专家,为其信息化规划建设和应用指导,提升管理能力和应用水平。抽调电子信息学院计算机专业教师,与扶风职教中心教师研讨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合作举办计算机应用技术3+2专业。
2019年,学院5名专业教师被聘为咸阳市“三区”科技特派员,签署5项服务企业和农业合作社横向服务协议,活跃在淳化、旬邑等县生产一线开展科技服务。依托咸阳市科技计划项目“血桃1号引种示范与推广项目”,帮扶农民栽培“血桃”1号新品种100余亩,促进成果转化。深入生产一线指导农民病虫害防治,开办苹果、核桃等适应技术培训30余场,培训2000人次以上。协助咸阳市农业科学院,在淳化县车坞镇建立优质杂果试验示范基地、在淳化县润镇建立苹果矮化自根砧1000亩示范基地。2019年我院教师科技服务得到社会认可和赞誉。1名教师被评为咸阳市“第九届十佳科普明星”,两名教师荣获咸阳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2020年,学院领导多次深入贫困地区慰问贫困人员,现场解决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院积极响应中省号召,按照省委教育工委部署,与扶风县签订了2020年度优质农产品购销协议,与淳化县签订了2020年度优质果蔬购销协议,设立“双百工程”消费扶贫专柜,主要展销扶风县、淳化县优质农产品。大力开展消费扶贫,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咸职力量。
学院园林技术专业科技创新团队结合咸阳旱腰带和北部沟壑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咸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申报并成功立项陕西省重大科技专项2020年陕西省技术创新引导计划项目“大榛子引种示范推广”(编号: S2020-YD-QFY-0062)。“大榛子引种示范推广”项目计划用三年时间研究大榛子在咸阳各地的生长适应性、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等,建立示范基地、筛选优良品种、总结形成栽培技术规程、开展技术培训,为咸阳大榛子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同时引导适宜区域发展,助力咸阳旱腰带和北部沟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咸阳大榛子特色产业品牌,助推产业扶贫、生态环境建设和乡村振兴。
学院在结对帮扶助力脱贫攻坚“双百工程”工作中成绩突出,多次被省教育厅官网、微博、三秦都市报、搜狐网、省教育信息网、西部都市网等媒体报道。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和陕西省教育厅表彰2018年度“双百工程”先进单位,学院荣获2018年度“双百工程”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二)社会培训
学院依托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发挥教育教学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紧贴行业、面向基层、服务社会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2019年,组织开展幼师国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退役士兵职业技能、中小幼师资、小型汽车驾驶技术、农药经营人员、建筑八大员等社会培训。学院各类社会培训近20000人次,培训年收入522.92万元。学院成立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老年大学,开设茶艺、合唱、摄影等3个专业,招生90人次,满足全市中老年人文化生活需求,提升中老年人生活品质。截止2020年8月,学院承担了武功县人社局农民工百日免费培训169人次,彬州农业局农技人员培训78人次(线上培训);咸阳市教育局师资培训1500人次,住建厅建筑八大员培训115人次(线下培训)。
表6-1学院2019年主要社会培训一览表

(三)服务社会
学院依托体育馆和游泳馆,承办了陕西省第三十六届大学生游泳锦标赛、陕西省中小学生游泳锦标赛暨体育传统学校游泳联赛、“工商银行杯”2019年全国游泳城市系列赛(咸阳站)等体育赛事。体育馆游泳馆面向社会开放,满足了广大市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将于2021年在陕西举办,学院将承办武术套路、足球比赛赛项,目前,学院体育馆已完成各项设施设备改造提升工程。
学院参与了咸阳市第二十七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志愿者为群众进行常见病、慢性病的咨询和健康检查,为群众发放农业科普书籍500册,科普知识传单1000余份。
七、存在问题
(一)专业师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学院师资建设整体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学位、职称、年龄结构不尽合理,专业领域顶尖人才和具有国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短缺。
(二)重大办学成果有待进一步培育
彰显学院特色的标志性成果需要进一步凝练。高级别教学成果、科研成果、技术创新成果数量不足,教师对成果培育的重视度需要提升,科研引领教育教学的机制需要完善。
(三)优质教学资源有待进一步拓展
学院优质教学资源尚需进一步拓展,资源内容还不够丰富多样,文本类、图像类素材多,动画、视频、音频和虚拟仿真类素材不足,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