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辉煌十年 >> 正文

“辉煌十年”系列报道之五:奇迹是这样创造出来的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建院10年就业工作扫描

2012年6月28日,全国高职院校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在天津落幕,首次参加全国此项赛事的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4名选手全线告捷,获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1人,创造了陕西选手参加此项赛事以来的历史最佳战绩。大赛舞台上披金挂银,捷报频传;就业舞台上,连台好戏也也正在竞相上演——

这是2011年5月的一天,咸阳职院举行护理职业技能大赛,第四军医大学刘喜文教授等专家应邀担任评委。

大赛分无菌操作技术、铺备用床、徒手心肺复苏和全能四个项目。赛场上,选手们仪容端庄,举止优雅,操作规范,动作娴熟,反应敏捷,处变不惊,怎么看也不像一名茅庐未出的“准护士”。

赛后点评时,刘喜文教授的眼睛有些湿润,她说:“今天,我是第一次来你们学院。比赛中,你们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职业素质让我眼前一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已经远远超过了正规医院的一些在职护士。”

有了这份出彩的表现,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率先向咸阳职院的学子伸出了热情的双臂。2010年,经院党委书记刘文理牵线搭桥,他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计划在该院招聘8名护士,经过严格面试,所有报名应聘的学生竟被全部录用。到了2011年,他们再度招聘83名,所招人数占到了该院当年护士招聘计划的四分之一。

随后,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咸阳市中心医院等多家省市知名医院接踵而来。

是什么让这些素以用人条件苛刻而著称的医界大腕对咸阳职院如此垂青?

宋人卢梅坡诗云:“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8年来的办学实践中,咸阳职院深刻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的教育,只有从定界走向跨界,积极促进“梅”、“雪”、“诗”的跨界合作,才能创造出高职教育的十分春色。

于是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率先“吹皱一池春水”,而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校合作则成为驱动改革双轮的“三驾马车”。

2009年,与旬邑县人民政府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开设畜牧兽医基地班,学生毕业后全部由县政府安排担任乡镇畜牧兽医站技术员。2010年6月,与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合作,设立“美的电子”、“美的制冷”、“美的数控”、“美的机电”四个冠名班,同时与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按照教学、生产、科研、服务一体化的思路,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初步形成了“校中有厂、厂中有校、工学一体、教练融合”的办学格局和人才培养模式。

从2011年起,“三驾马车”全面出击,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宽,合作的层次不断加深。这年4月,他们与中国电信咸阳分公司签订定向委培协议,开设了“电信班”,学生毕业后签订劳动合同成为该公司正式派遣制员工。同年9月,在咸阳市中心医院开办“中心医院班”,首创办学入院模式。此后又先后与天津力神电池、华为、中德诺浩汽车、天津三安、广州德善、青岛海利尔等近500知名家企业合作共同开发科研项目、共同申报科研课题,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科技研发基地、社会服务基地、文化传承基地、全民健身基地和国际交流基地。

这是一次跨越行业、部门、区域乃至国界鸿沟的强强联手;这是一次聚龙集虎、互惠共荣的风云际会。2012年11月,经咸阳市人民政府批准由70多个政府职能部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单位、职业培训机构等联合组成咸阳职业教育集团,全面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全力推进一体合作办学。与此同时,学院的目光还漂洋过海,先后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台湾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多家高校签署协议,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交流合作。职教集团的组建和国际合作平台的拓展,标志着学院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浅入深、由量到质的深刻裂变。

为了促进课堂教学与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学院累计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完成了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和陕西省“民生八大工程”职业教育综合性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建成实验实训室188个,其中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化工单元操作和人体解剖标本等实训设施建设标准达到全国一流水平,为推进教学职业化、职业教学化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撑。在此基础上,他们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瞄准各专业领域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大力推行案例式、情景式、虚拟式、仿真式、现场式、生产式、工作式教学,有计划地实施以训代考、以做代考、以证代考、以赛代考的学业评价模式,试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全面推行毕业证、职业资格证、计算机等级证、英语等级证和综合素质等级证“五证书”制度,走出了一条学做一体、理实统合,独具特色的高职教学改革之路。

办学理念的变革,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的更新,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直接带来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水平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巨大提升。畜牧兽医、园林技术、护理等5个专业先后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其中护理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项目,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陕西省国际护理教育咸阳基地”。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以来,咸阳职院先后派出数10支代表队参加全国、全省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荣获各类大奖100多个。2011年,在全国护士执业资格统考中,首届护理专业毕业生601人应考,573人顺利通过,通过率高达95.34%,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2012年6月27日,全国高职院校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在天津举行,首次参加全国此项赛事的咸阳职院4名选手全部获奖,1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创造了陕西选手参加此项赛事以来首获一等奖的历史。时任陕西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闻讯后高兴地说:“感谢你们为陕西争了荣,为学院争了光。希望再接再厉,再创新成绩,再做新贡献!”省卫生厅厅长刘少明致信祝贺:“衷心祝贺你们为陕西争了光,我代表省卫生厅向你们表示亲切慰问!”

【专家点评】

得厚重历史陈酿之润泽、聚三秦深厚文化之底蕴、凝锐意改革之氛围,必开创学院发展之新途!

——全国著名高职教育专家、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

在咸阳职院的文化理念中,“厚德”被列为校训之首,其后才是“强能”。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一项实实在在的系统工程。

围绕学生勤学成才、健康成长和优质就业三大目标,他们提出并着力构建起了以道德育人、教学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文明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制度育人“十育人”为基本途径的全方位、多元化育人机制,力图发挥各种育人方法的复合效应,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增强学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学院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联系班级制度,辅导员、班主任进驻学生公寓制度,半封闭管理制度,学生公寓清楼制度和学生综合素质等级考核制度,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不断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为学生成长成才营造高雅、和谐、文明的学习生活环境。

学院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教育,邀请贾平凹、梁衡、姜大源、聂嘉恩、邓泽民等大批著名作家、学者走进校园,举办专题报告和座谈交流;邀请知名企业家为学生授课,介绍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企业价值理念、品牌文化;大力支持学生开展青年志愿者、社会调查、科技下乡等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实践,开展企业型社团活动,培育模拟公司,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认识,提升境界,增长才干,培养能力,引导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学生李辉曾是学院红十字会执行会长,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他和他的200多名会员们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在汶川、玉树抗震,救助白血病患者和捐资助学等一系列公益活动中,被过往群众誉为“爱心天使”。后来,学院红十字会被评为陕西省“抗震救灾先进集体”;李辉被评为“全国红十字志愿者之星”,成为咸阳市有史以来荣获红十字系统国家级最高荣誉称号的第一人。

2011年11月11日,咸阳市建设银行职工马某在咸阳职院参加金融企业管理干部考试后,不慎将装有5000余元现金及银行卡、证件的钱包遗落考场。当晚,被电子信息学院学生张青青捡到。次日早,张青青便把钱包交到学院有关部门,委托寻找失主。3天后,马某专程赶到学院,拿出几百元表示酬谢,被张青青婉言谢绝。事后,他才知道该生家境贫寒,全靠勤工俭学维持学业。

“咸阳职院的毕业生不但职业技能很强,而且综合素质很高,多才多艺、工作勤奋、善于思考、勤于钻研。”美的集团人力资源部经理郑学智说:“在我们集团,有咸阳职院毕业生近600人,目前绝大多数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其中65%以上已成为中层干部或技术骨干。”

机电工程系焊接及自动化专业09届毕业生王龙,毕业后并没有像他的多数同学那样一味把就业目光瞄向所学专业,而是剑走偏锋,就职于香港蓝宝丽(国际)集团,担任南京大陆事业总部会务主持。其间策划、操作、主持了集团在全国的各类大、中型文化娱乐活动百余场,其中包括费翔、焦恩俊等大牌明星的演艺、公益活动,2011年10月被晋升为集团行政部副经理。

谈起个中原因,王龙认为这得益于学院的“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在咸阳职院,各专业、各年级段均开设大学语文、艺术欣赏、书法、演讲与口才、礼仪等课程,每月都有大型文化艺术活动,如艺术节、科技文化节、职业技能大赛、大学生辩论会等和各种形式的学生社团活动、才艺表演,这些课程和活动均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整体教学计划,做到了课时、经费、师资“三保证”。学院还成立了大学生艺术团、剪纸协会等20多个学生社团,建立了“咸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为学生彰显个性、增长知识、发展特长、锻炼才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著名作家高鸿主编的《新叶》文学期刊吸引了大批文学爱好者,在全国产生了良好影响,荣获“中国内刊事业杰出贡献奖”。由咸阳职院学生表演的歌伴舞《龙船调》荣获中国教育电视台校园文化艺术展演金奖。电子信息学院学生申桂永连续两届参加香港国际武术节,荣获3枚金牌、1枚银牌。化工学院学生高龙龙把腰鼓打进了北京,参加了国庆60周年庆典安塞腰鼓表演。

2010年11月13日,学院首次举行毕业生招聘会,包括美的集团、奇瑞汽车、松下冷机、三星视界等跨国公司和国内国际500强企业在内的87家知名企事业单位蜂拥而至。招聘会原计划提供就业岗位1650个,实际落实就业意向2226个。

2011年第二届毕业生招聘会,又有85家企业前来,其中世界500强就占了58%,提供的就业岗位远超实际毕业人数,达到4055个,一次性签约率达到68%。

【企业家点评】

咸阳职院的毕业生工作态度最好,技术能力最强,综合素质最高。我相信,这将会让他们的事业走得很远。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刘子涵

2012年4月12日,海河两岸莺飞草长,渤海之滨春意渐浓。首届天津滨海高新区校企人才培养基地合作洽谈会暨天津力神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班签约授牌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央企控股高新技术企业,也是迄今国内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锂离子蓄电池专业生产企业,号称中国新能源企业联盟的盟主。2011年,该公司和咸阳职院开展校企合作,一次性接纳顶岗实习学生100多人。本届洽谈会上,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被授予该公司人才培养基地和天津滨海高新区人才培养基地,并从当年开始,在学院开设4个“力神”冠名班,招生名额200人,所招学生学费由该公司全额负担,学生入学确定预就业,第二、三学年到公司进行为期5个月的实习,每月发给1000多元生活费和一定数额奖金,就业后月薪不低于3500元。

由企业出资,定向培养人才,这在咸阳职院既不是首例,更不是最后一例。

早在2007年就和学院建立起就业合作关系的美的集团成为首开这一先河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2010年,在合作中尝到甜头的他们不再满足于“赶集”式的招聘,而是提早下手,与学院签订定向培养人才协议,在学院开设“美的班”。根据协议,企业为学生提供奖、助学金,学生毕业后全部安排到该集团就业。

“一花引来百花开,万紫千红满园春。”此后的两年中,30多家大型知名企业踏着“美的”的足迹接踵而来,相继在学院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开设各种形式的基地班、定向班、冠名班达30多个。单此一项,就解决了数千名学生的优质就业问题。

进入2012年以后,“美的模式”方兴未艾,“力神模式”又后发先至。2012年6月1日,被誉为全球工程机械50强、中国机械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100强企业的中国龙工控股有限公司在学院开设“龙工班”,同时设立冠名奖助学金。仅仅10多天后,由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控股的大型国有企业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又与学院达成“零学费”定向培养协议,开设“瑞泰班”,学生三年学费共计1.65万元由公司全额承担,毕业后经考核合格,成为公司正式员工。 此后,天津三安、广州德善、青岛海利尔等知名企业也相继在学院开设全额奖学金班。截至2014年9月,全院免费大学生累计达到800多名。

“免费上大学,入学定就业”,这对于众多来自于农村家庭的孩子来说,将不再是一份遥不可及的梦想!

【媒体点评】

“力神模式”昭示着企业对人才的渴求,标志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体现着企业对一所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认同,它既是莘莘学子的福音,也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启迪。

——《咸阳日报·教育周刊》执行主编王永杰

在咸阳职院,就业是“三大生命线工程”之一和学院、二级学院党政主要领导的“一把手工程”,是重中之重、要中之要。在他们看来,不对学生负责就是不对学院负责。

要“开‘天’拓‘海’”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只有“天高”鸟儿才能展翅翱翔;只有“海阔”,鱼儿才会遨游万里。为此,学院确定了“一对”(基本对口就业)、“二高”(高薪、高质)、“三无”(无毒、无害、无重体力劳动)、“四心”(学生安心、家长放心、用人单位称心、学校舒心)、“五不”(不考察了解的企业不安置,管理不规范的企业不安置,效益不稳定的企业不安置,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不安置,不办理社会综合保障的企业不安置)的就业基本标准,调动一切资源,全力开“天”拓“海”,开发就业市场。学院积极实施“55112工程”:每年至少与5家大型知名企业建立稳固的教学、实习、就业合作关系;每5年与100家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密切的人才供需关系,建立1000个就业实习基地,开发2000个优质就业岗位。

经过几年的努力,学院用人单位信息库里已经拥有包括众多国内国际声名显赫的500强企业在内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200多家。每到学生毕业前半年,学院就业工作部门的电话几乎被打爆,全都是要招聘毕业生的。而这时,工作人员往往因为无学生可供而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歉意。

要做细、做实就业服务

“确保每一个环节不出现问题,确保每位毕业生优质就业。”这是学院对就业工作的基本要求。他们考察就业单位时,那份认真与仔细,有人戏称“比给女儿找婆家还严”。

学生上岗时,要派专人护送,有人戏称“比送女儿出嫁还细心”。

学生上岗了,事情还不算完,还要进行定期回访,对于确实不适应工作岗位,或因各种原因工作有困难的学生,迅速启动就业援助机制,直到稳定就业。

学院鼓励学生多形式就业,近年来,相继有29人应征入伍,28人被录用为农村特设岗位教师,12人考取大学生村官,31人被省人社厅振兴计划录用。

2012年5月28日,中央编办副主任张崇和来学院视察,当了解到学院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时,他连连称赞说:“你们的就业服务做得这么好,就业率这么高,很了不起!”

据统计,从2005年有首届高职学生以来,咸阳职院毕业生优质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学生就业满意率、用人单位满意率均达90%以上。2013年,学院被省教育厅评为2011-2013年度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4年6月,学院《学生至上,优质就业》的成功案例被教育部推荐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交流。

全员就业、优质就业,帮助一家脱贫,带动一方致富,这就是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惠民情怀。唯其如此,才使学院真正成为了一所深受普通百姓欢迎的“惠民学院”;唯其如此,才使这所组建仅10年的地方高职院校仿佛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千千万万学子渴求的目光。

2011年9月6日,是一年一度的新生报到日。这一年,省上原本下达学院3150名招生计划,结果实际报到新生达到4119名。

一位来自陕北农村的新生说,以他今年的高考成绩,选择学校的余地很大,但他最终却填报了咸阳职院。

“能说说原因吗?”笔者问他。

“很简单,咸阳职院教学质量高、就业好!”他不加思索地说。

【家长点评】

学院什么都替学生安排好了,把孩子交给你们,咱一百个放心!

——学生家长

周伟艳是来自国家级贫困县咸阳市永寿县的一名学生,2008年从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师范教育系英语教育专业毕业后,回到家乡当了一名大学生“村官”,担任该县御驾宫乡寨子村党支部副书记。

到任伊始,她发现村上有许多留守妇女整天围坐一团,聊家常、打麻将,家境十分贫寒,却没什么正经营生。

“怎样才能让大家既有事做又能挣钱呢?”周伟艳琢磨。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说景泰蓝工艺品既美观又赚钱,于是便萌发了发挥留守妇女心灵手巧特长,在本村发展景泰蓝制作产业的念头。

在县委组织部的大力帮助、支持下,她注册成立了农景工艺品专业合作社,自己出任副理事长,吸纳全村235名妇女参加。

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景泰蓝制作现已发展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为村民带来人均1500元的月收入,村民们高兴地说:“这个‘娃娃官’还真行!”

出色的工作业绩使周伟艳声名大噪,2009年以来,她先后被咸阳市评为“十大优秀大学生‘村官’”,被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团省委、省妇联评为陕西省首届“大学生创业明星”。2011年,经过公开竞选,她当选为永寿县店头镇副镇长。

学院不断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组织编写了创业教育教材,各专业学生从第一学年起就开设创业教育必修课,按照不同层次,逐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学院推行“大学生创业咨询师”制度,举办SYB创业培训班、创业大讲堂、邀请创业成功人士现身说法,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学生创办模拟公司,组织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深入社区、农村开展市场调查,捕捉市场信息。对于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学院千方百计为他们提供创业信息和项目,搭建有效平台,开展全程跟踪服务,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创业教育熏陶了我的创业品质。”谈起自己创业的经历,该院电子信息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惠少龙深有感触。

2008年从学院毕业后,惠少龙就业于惠普金牌服务咸阳智恒分部,历任工程师、工程主管等职,现任惠普电脑专卖店总经理。

类似惠少龙这样已经走上创业道路或正准备创业的学生在咸阳职院还有很多,有的还把创业的触角伸向了海外。据悉,分别就职于新加坡、韩国知名电子企业的该院电子信息系毕业生万亚妮、杜莎维已在异国他乡成功地闯出了一片天地。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这是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的名言。有了这个“支点”,相信有越来越多的职院学生会“撬”起自己精彩的人生。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吸纳部分科研单位和企业,建成科研成果孵化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基地,为学生创业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院长刘聪博说。

【学生点评】

学院的创业教育使我对自己有了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明确了奋斗目标。按照这个目标一步步走下去,我相信,我的生命将会更加精彩!

——陕西省“卓越杯大学生职业规划之星”叱干潇菲

2014-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