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辉煌十年 >> 正文

“辉煌十年”系列报道之六:十年艰辛路 一朝创辉煌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精神文明建设侧记

从2004年合并升格的一无所有,到今天拥有总投资6.3亿元、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规划、建设标准一流的现代化、智能化、数字化、园林化校园,全日制在校生13000人的规模,咸阳职院的这种蜕变令人惊叹。人们不禁要问,咸阳职院是如何完成这一华丽转身的?

答案是明确的。在学院党政班子的坚强领导下,咸阳职院人团结一心、开拓创新、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这是咸阳职院人良好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是职院人高尚道德情操真实体现。这得益于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各项事业发展动力,始终把精神文明作为学院建设关键一环,始终把精神文明作为提升全员战斗力的重要途径。10年间,咸阳职院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之路。

思想先行:夯实事业发展的基石

俗话说,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要解决学院的发展问题,首先要解决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问题。学院领导班子深知: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且是使物质文明建设沿着正确方向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新生的学院“一穷二白”,要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生存,必须依靠自身力量在困境中求生存、谋发展。为了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要全面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必须要激发出职工内心的主动性、创造性。

为此,学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结合新生学院实际,开展理论学习,弘扬主旋律。在全院教职工中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了解党中央的大政方针政策,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学习研究国家、省市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定,熟悉职业教育,坚定办学的信心。开展时事政策教育,在思想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了解新政策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为了使大家进一步掌握职业教育理论,学院邀请职业教育理论界具有影响力的姜大源、聂嘉恩等专家作报告,帮助干部职工真正理解职业教育的发展的现状、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职业教育最先进的理念。

如何把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变成解决重大问题的有力抓手?学院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制定了两级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每年定期开展学习论文、心得体会征文比赛等系列活动,构建起了思想教育长效机制。

近年来,学院先后精心组织了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三新”主题教育活动、“三为”主题实践活动等。2012年,学院党委被中共陕西省委表彰命名为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有人说,思想教育就是走形式、走过场,就是念文件、读报纸。其实不然,咸阳职院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自身职业教育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把思想教育变成了提升学院教职工战斗力的力量来源。思想教育不仅解决了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认识问题,而且使整个教职工队伍的职业教育理念走在前列,极大地激发了教职工的创造力,紧紧地把教职工团结在一起,破解了学院发展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求真务实的思想教育换来了丰硕的成果。2009年9月,学院整体搬入新校区办学;2010年11月,学院高标准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质量评估;2013年,在新华网举办的2013教育论坛——“大国教育之声”活动中,咸阳职院荣获“2013中国最具影响力职业院校”称号,首任院长刘聪博被授予“2013中国最具影响力职业院校校长”称号;2014年全院在校学生超过13000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第一帝都崛起的一颗耀眼的明星。

德能并重:铸就优秀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一所学校最为重要的软实力,高质量的教学质量必须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超的师资队伍。

建院伊始,学院领导班子就把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水平高超的师资队伍,作为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紧抓不放。早在学院“十一五”规划中就提出了“爱国奉献、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和积极进取”的师德建设要求。

师德建设首先从构建师德标准体系入手。2008年,学院出台了《教风建设标准》;2009年,制定了《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行为规范》。同时要求各二级学院和相关部门,根据各自工作的性质和实际出发,制定教职工行为准则和具体要求。构建起了两级师德建设标准体系,成为师德建设的“风向标”。

2010年,学院设立了“咸阳职院大讲堂”,成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平台。大讲堂开设以来,先后邀请了道德模范呼秀珍和“她的雷锋家庭”报告团、陕西省第二届道德模范事迹报告团等一大批道德模范前来做先进事迹报告,在全院掀起了“学模范、当模范”争创活动。利用大讲堂邀请专家对师德进行解读,对广大教师进行师德教育。

俗话说,光讲不练假把式。学院在对教师进行师德理论武装的同时,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师德修养。开展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活动,就是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环。每年教师节,学院都会表彰一批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十年累计表彰了上百名师德高尚的教职工。随着学院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推进,学院对师德的进一步重视,逐步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鼓励广大教职工提升修养,以良好的师德为学生做表率。

随着学院规模的扩大,近年来新进的青年教师越来越多,其中大部分对师德师风没有了解,青年教师已成为师德建设的重点人群。青年教师进入学院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岗前培训接受师德师风教育。同时,采用“以老带新”的“导师制”进行跟踪培养,使其尽快成长起来。为鼓励青年教师进行师德修养和能力提升,从2011年开始,学院每两年开展一次“教坛新秀”评选,已经涌现出程晓红等40余名青年优秀教师。

2009年9月,电子信息学院教师庞成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张秦伟、郭俊炜、鱼国超、刘海龙、赫光中等被省教育厅授予“陕西高校教学名师”和“高职教学名师”称号。

一支德才兼备的教职工队伍,逐渐成长起来,成为学院软实力的重要支撑。

魅力校园: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良好的校园环境对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健康向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学院以建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为目标,建设魅力校园,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新校区在整体设计上,就超前思维、科学筹划、精心设计,特别重视校区建设的文化功能,突出“现代、绿色、人文、生态、环保”的理念,因地制宜,减少对原有地形地貌的影响,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原有的生态环境。所有建筑物都突出其实用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置身校园之中,立刻被浓郁的文化氛围所包裹,对知识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人文景观错落有致。走进校门,巨大的校名石涌入你的眼帘,它寓意着学院历史深远、文化积淀深厚,昭示着学院培养有厚重文化修养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办学追求。浮雕墙上,镌刻着后稷、秦始皇、司马迁、李世民、李仪祉、于右任等历史名人事迹以及学院相关专业的图景,寓意学院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激励后人艰苦奋斗,积极进取,展现出学院办学前景一片繁荣的景象。

金华雕塑位于超越广场中央,是学院最大的主题雕塑。雕塑西边是著名水利学家李仪祉先生的铜像。除此之外,还有位于教学大楼一楼的孔子像、实验楼二楼的白求恩塑像,吸引人的还有学院的名人墙和名人柱,都彰显着人文气息。

学院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仪祉图书馆北侧的秦湖。湖中筑有小岛,“泓桥”连通两岸,湖边栽植垂柳、水杉、芭蕉等植物,鱼戏水中、树映水面,是学生读书、学习、休闲的好去处。慧园、熙园、馨园、雅园,环境清幽,花卉满园,在这里能体会到校园的宁静恬然。

在人文景观建设的同时,不忘绿化美化。以乡土植物和高大乔木为主,选用广玉兰、栾树、紫藤等各类植物100多种,绿化中强化空间感受,做到了层次分明、起伏有致,营造出了富有现代气息、追求清新、自然的“森林校园”。

如今的咸阳职院已经是“三季有花开,四季景常绿”,绿化覆盖率达60%,形成了优美的园林景观。2013年11月,学院被省住建厅命名为“园林式单位”。

文化活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10年间,经过艰苦的探索学院已经形成了专家学者传经送宝、学术团队引领航向、学生社团凝聚力量、第二课堂拓展能力、社会服务体验价值的校园活动文化建设格局,打造了学术科技、文体活动、经典诵读、技能比武、科技惠民、文艺下乡等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充实了学生的文化底蕴,拓展了学生文化素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而且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提升了境界、净化了灵魂、健全了人格,深刻影响着学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养成,对学生三年大学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积极影响。

一年一度的中外经典文学作品诵读大赛,全院上下人人参与,成为培养师生审美情操,提高师生人文素养,激发师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彰显中华文化与语言魅力,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守护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时至今日,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2007年,姜一坤同学荣获 “全国‘金话筒’主持人大赛”金奖;2007年,赵妍荣获“咸阳市首届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大赛”演讲比赛第二名,并被中宣部、国家语委等单位评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形象大使。2008年,学生王龙获得咸阳市第二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主持人大赛“十佳主持人”,现在为香港蓝宝丽(国际)集团行政部副经理。2013年,在省教育厅举办的陕西省教育系统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奖”,学院报送的参赛作品《沁园春.长沙》在本、专科院校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多姿多彩的大学生社团活动,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截止目前,全院共有学生社团37个,紧紧围绕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这一主线,涵盖了理论学习、社会实践、技术创新、文化娱乐、体育竞技、文学创作、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

体育社团是校园中最活跃的学生社团之一,学院先后扶持成立了洪拳传习所、铭流足球协会、跆拳道俱乐部、安塞腰鼓协会、蓝艺篮球协会、棍武王朝协会、回力玩乐协会等众多体育类学生社团,经常举行各种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社团会员曾先后在陕西省第33届、34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得8金、5银、3铜的优异成绩;在陕西省第22届、23届职业院校田径运动会上获得2金3银、男团第三、女团第四及体育道德风尚奖;在第十届红拳展演交流比赛中获1金、6银、13铜及团体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在2012年大学生跆拳道联赛(西北区)中,获得4金6银及男、女子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

第二课堂也已经成为开展文化活动的又一重要阵地。形成了职业技能训练、迎新生系列活动、辩论赛、春季田径运动会、元旦晚会等传统文化项目。每年5月份举行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成为学生第二课堂成果集中展示的平台,以诗文朗诵、读书报告、文艺晚会、象棋比赛、体育竞技等形式,集中汇展,把全院文化艺术活动推向高潮。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结出了丰硕成果,几年来,学生在全国、省市的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奖100余项,捧回了一块块技能大赛的奖匾。仅2012年,全院共获得省级职业技能大赛20多项奖励。其中,在陕西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上,学院一举斩获15项大奖;医学院组团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护理专业职业技能大赛的4名学生全部获奖,吴小雪获一等奖,张蓉、左航允获二等奖,马雯雯获三等奖,是陕西省历年参加这一活动的最好成绩。

文明创建:精神文明建设的试金石

大学是精神文明的制高点,大学的文明程度体现着大学自身服务社会、培养人才的能力。早在建院初期,就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事关学院发展的大事来抓,在学院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建院十年来精神文明创建取得了长足发展。

2006年学院踏上了创建文明校园的征程。建立健全了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工作机构,提出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共建和谐校园”的建设目标,依据“重在建设、贵在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紧紧围绕建设“陕西一流、全国知名、特色鲜明”的高职强院战略,不断深化创建活动,促进学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构建常态化的文明创建载体,重点开展文明处室、文明院部、文明科室、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教工、文明学生和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等系列评比活动,对在全院精神文明创建中涌现出具有示范作用和影响的人和事,予以表彰奖励,提升广大师生精神文明创建积极性。

爱心服务社会,志愿方便他人,构建以志愿服务活动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学院成立了5支志愿服务队,开展义务劳动、奉献爱心、科技支农、敬老帮扶、义务维修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拥有志愿者达上千名。2008年3月,学院志愿服务队荣获咸阳市青少年参与“双创”志愿服务活动“先进集体”;2011年,学院“关爱青年”志愿活动受到国家计生委表彰;2012年2月,学院志愿服务队被共青团咸阳市委授予“咸阳市优秀青年突击队”荣誉称号;2013年,志愿者巨丹同学被共青团咸阳市委授予“咸阳市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

精心打造主题实践活动。众所周知每年三月都要开展“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主题实践活动。除此之外,学院开展的“文明礼貌月”、“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月”等主题实践活动,已经成为学院精神文明活动的主打品牌。事实上,学院各种主题活动非常丰富,根据国家大政方针和时事热点,开展主题活动,也会根据重大的节假日和特殊的日子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

2009年,学院被咸阳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校园”。2009年和2010年,学院两次被科技部、农业部等8部委联合命名为中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2011年,学院被省综合办、省教育厅、省公安厅联合命名为省级平安校园;被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校园”。2011、2012连续两年被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评为全省教育系统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回首10年,咸阳职院人在精神文明建设的道路上摸索前进,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如今,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已经拉开帷幕,翻开了咸阳职院精神文明建设新的一页。

2014-09-08